近日,《自然》杂志发表文章,对中国政府“取消对传统中药的监管”表达担忧。
这种担忧来自中国国家食药监总局10月份公布的规定:“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的中药复方制剂在申请药品批准文号时,无需提供临床试验数据。”
为什么几味药材会引发这样的担忧?首先,不可否认,人们普遍缺乏科学的医药常识。更重要的是,中医药很久处于一种被“不靠谱”的状态,导致大家一知半解,认识片面。
今天,健康君就盘点了几味古装剧中的“热门”中药,讲讲中医药是怎么在古装剧里被“不靠谱”地演绎的。
权威专家
解放军第医院中西医结合中心中医科主任医师王睿林
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石显方
天津中医院内科主任医师杨文华
这九味药的神奇功效,都是编出来的
一
不孕利器——麝香
剧情:凡是沾上麝香的妃子就会生不出孩子。(《甄嬛传》、《宫锁珠帘》、《少年天子》......)
虚构指数:★★★★☆
解读:麝香有醒脑解毒的功效,可用于血淤经闭等症。天然麝香的药性较强,可用来催产下胎。现在人们使用的都是人工麝香。
虽然麝香可能会引起子宫收缩,但必须是在大剂量、高浓度和注射用药的方式下,单靠闻一闻香气、涂点药膏就能让人流产,几乎不可能。因此,“麝香会导致不孕”并不靠谱。
二
绝育能手——红花
剧情:一碗红花汤导致端妃流产,终生不育。(《甄嬛传》)
虚构指数:★★★★☆
解读:红花性温,有活血通经、祛淤止痛的功效,可治疗很多因血淤气滞、经络不通所致的疾病,如腹痛、关节痛等。
但红花的活血作用没那么强大,导致流产需要达到一定大的剂量,与个体差异有关。孕妇喝一碗红花就能流产,情节夸张。
不过,相对于红花,藏红花能令孕妇子宫兴奋收缩,产生流产风险,是孕期禁忌使用药物。
三
碎骨奇药——淡竹叶
剧情:威后用淡竹叶令芈月母亲滑胎。(《芈月传》)
虚构指数:★★★★★
解读:淡竹叶性寒,有清热泻火、利尿通淋的功效,小便赤黄、口舌生疮、脸上长痘都可以用它缓解症状。虽然孕妇、体寒体虚者应尽量不用,但将它说成“滑胎药”显然不科学。
四
毒性逼人——麻黄
剧情:麻黄差点使芈姝发狂,油尽灯枯而死。(《芈月传》)
虚构指数:★★★☆☆
解读:麻黄性温微苦,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的功效,可治疗风寒感冒、胸闷哮喘等。但它也含有麻黄碱,能兴奋中枢神经和心脏、升高血压,引起人失眠和不安。
而要使人“油尽灯枯”,则要大剂量地服用麻黄,才能产生中毒,造成心力衰竭。因此,不必害怕麻黄,规范使用,它还是一味良药。
五
安胎必备——艾叶
剧情:太医为安陵容熏艾叶来保胎。(《甄嬛传》)
虚构指数:★★★★★
解读:艾叶能散寒止痛、温经止血,可以治疗月经量多、妊娠期出血等症。然而,在房间里熏艾,只能达到消毒、净化空气的作用,和保胎关系不大。
六
补药之王——人参
剧情:武侠剧中动辄千年老参,富贵人家更是终日参汤不离口。
虚构指数:★★★☆☆
解读:人参虽滋补,但是并非人人适合。应用失当,也会导致中毒,甚至丢掉性命。
人参适用于因大病导致的元气虚弱、气短神疲者服用。但当人体过于虚弱时,中医则建议“虚不受补”。
如急性发热、胸闷腹胀、疔疮肿毒者均不宜服用人参;而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患者在服用人参前,必须向专业医师咨询。
七
补血神器——阿胶
剧情:温太医常用阿胶为妃嫔补血。(《甄嬛传》)
虚构指数:★★★★★
解读:中医上,阿胶常用于止血,基本不出现在补血药方中。张仲景的《金匮要略》记载,阿胶可治便血、崩漏、子宫出血等;而大补的人参养荣汤、当归补血汤中,却没有这味药。
阿胶适合失血性贫血、体虚者服用,对日常补血并无大用。而且,滥用阿胶还会出现副作用。
由于阿胶滋腻,脾胃虚寒者、胃肠疾病患者服用则会导致消化不良;女性经期服用会使月经不畅,经期紊乱。此外,感冒时应停服阿胶,否则外邪难以祛除,病情难愈。
八
救命仙草——铁皮石斛
剧情:谭允贤称铁皮石斛“比人参还要灵”。(《女医·明妃传》)
虚构指数:★★★★☆
解读:铁皮石斛确实具有许多良好的功效,如消炎去热、补益脾胃等,但能救命的说法有些夸大其辞。阴虚体弱者服用它效果明显,但阳虚者服了,就可能会引起腹泻等不适症状。
九
解毒奇药——土茯苓
剧情:芈月靠生嚼土茯苓解毒。(《芈月传》)
虚构指数:★★★☆☆
解读:土茯苓,根茎可入药,有解毒、除湿等作用,主治梅毒和汞中毒。它并不是包解百毒的中药,并且还有其禁忌:肝肾阴亏者勿服。此外,它与人们所熟知的茯苓不能混为一谈。
看来,这大部分古装剧中的“神药”都并不真实。但专家也表示,一些方子也“开对了”,比如《琅琊榜》中的葛花汤有解酒功效,以及《女医·明妃传》中的莲子粥能养神等。
不过,健康君还得在此提醒列位小主:是药三分毒,普通人对药性不了解,很难对症下药,给自己胡乱用药的风险可不小,可别轻易尝试。要是生了病,还是第一时间看大夫吧!
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