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流产在临床上是意外怀孕、因疾病而不宜继续妊娠、先天畸形等情况的补救措施。我国是人工流产率较高的国家,且人工流产人群呈低龄化趋势,重复人工流产比例较高,存在一系列近远期并发症和潜在危害,严重影响女性生殖健康。因此,临床亟需对相关人群加强有关人工流产危害及避孕知识的宣教,促进人工流产后高效避孕措施的落实和续用,积极进行术后并发症的治疗,完善计划生育服务及生殖健康服务工作。近日,我们有幸采访医院刘改文教授,请她分享流产后关爱(PAC)医院示范科室中的经验。
刘改文教授
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内医院妇产科副主任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北京妇产学会内分泌分会第一届委员,呼和浩特市医学会妇科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内蒙古医学会妇科分会第十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内蒙古自治区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医院协会妇幼健康管理研究分会常务委员,内蒙古医学会妇科分会第九届委员会委员,“同心.共铸中国心”妇产科专家委员会内蒙古分会委员,内蒙古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人工流产后应对更显重要,临床亟需规范化管理流程
刘改文教授首先介绍道,人工流产率的高居不下以及逐年低龄化趋势是国内人工流产的现状,反复的人工流产不仅对患者生殖系统功能和心理造成负面影响,还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比如,人工流产后的近期并发症包括宫颈损伤、子宫穿孔、大出血、人流不全,及流产后感染等;远期并发症包括宫颈和宫腔的粘连、急慢性盆腔炎、输卵管堵塞、异位妊娠、子宫腺肌症以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等;从产科角度来看,人工流产的并发症还会增加再次怀孕时流产风险及前置胎盘的风险。
目前,国内大多数医疗卫生机构仅在人工流产术后进行简单的避孕指导,虽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工流产术后女性避孕知识,提高避孕措施有效性,但流产术后相关服务模式简单、时间短,缺乏持续性,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需要进一步规范人工流产术后对患者的管理流程。
PAC项目撑起女性人工流产后的保护伞流产后关爱项目(Post-AbortionCare,PAC项目)是一种标准化的人工流产服务流程,医护人员通过建立的+标准化流产后关爱服务模式,向前来进行流产手术的女性及家属宣传避孕相关健康知识,通过帮助流产后女性及时落实科学的避孕方法,减少再次非意愿妊娠及重复人工流产的发生,降低流产带给女性的伤害。
刘改文教授在谈到本院PAC项目示范科室工作时指出,PAC项目的开展首先加深了院内医护人员对避孕知识的认识,规范了诊疗流程;其次,项目加强了针对前来接受人工流产手术的患者避孕知识的宣传,以及有效避孕方法的落实;第三,在医患关系方面,通过宣教活动,也增加了医患之间的相互了解,医院和科室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减少了医疗纠纷,医院和科室的知名度。应该说,PAC项目是对医患双方都很有益的项目,应该长期切实地落实。
提升高效、长效避孕意识,从根本上减少多次人工流产对女性的伤害
落实“流产后关爱”即“帮助女性流产后立即落实避孕”,这项工作显得重要和迫切。刘改文教授认为高效、长效的避孕措施,是预防人工流产术后短期内再一次非意愿妊娠和重复人工流产最有力的措施。那么,何谓高效的避孕措施呢?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每妇女使用1年下来,避孕失败率低于1~2的避孕方法定义为高效避孕方法。具体包括:宫内节育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短效口服避孕药、皮下埋植避孕剂和避孕针。值得注意的是,避孕套、安全期、体外射精、紧急避孕药等是不包括在内的。
女性在选择这些避孕方法时,应视自身情况而定,选择适合自己的避孕方式。通常在没有禁忌证的情况下,两年内如果有生育计划,则可以选择短效的避孕方法;如果近期没有生育计划,则可以选择长效的避孕方法。另外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排卵障碍相关的异常子宫出血(AUB-O)、原发性痛经等疾病的育龄期妇女在人工流产后更适合选择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可以兼顾避孕需求和疾病治疗,为这些女性带来多重获益,但需要注意的医院和专科去放置,一般在人工流产术中即可以完成。
每年,医院要接待大量的人工流产患者,其中年轻人群占了很大比例。因此,积极推动PAC项目,“倡导科学避孕,加强流产后关爱”具有重要的临床及社会意义。通过规范、完善的诊疗服务,增强女性健康意识,落实行动,协助患者选择合适的避孕方法并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可以有效预防非意愿妊娠,减少人工流产,降低重复流产率,从而保护女性的生殖健康和心理健康。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