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川大生物考研试题考察内容变化与名

初冬已经临近了,天气也凉了,树叶也枯黄了.......不知道是由于考研的临近还是季节的肃杀,空气也变得凝重、不再活泼。有的人离梦想更近了,有的人离梦醒时分更近了,有的人在拼命的往前跑,有的人悠闲地信步前行,大家的目的地都一样,到达终点线,实现自己的考研梦想。

为了大家都能梦想成真,为了让各位考研学子更好的理解川大考研的重点。我在这里简单地介绍下川大考题的改革情况,同时对未来考试的趋势进行简单的分析。

01

考试的趋势

川大生物相关专业硕士点是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招生,历经了30余年,现在生物相关硕士专业相对多起来了。

然而从上世纪末开始,川大考研生物的参考资料和考试总纲基本都是以普通生物学为主体,而生化的考试总纲和参考书目基本也以生物化学为主体。

从上上世纪末到现在,参考书书目和基本的考点基本没有太多更新。

川大生物考试的题型也基本由填空、选择、判断、名词解释、论述这几种题目拼凑而成。

具体的演变历程:

1.在上世纪90年代及本世纪初生物题目多出现填空题目和4道论述题目

2.年到年的题型没有变化,选择题、名词解释、判断题、论述题

3.而到了年论述题目的分值大幅上涨,从原来的4道论述变为6道论述。同时年论述题目涉及的内容变得非常奇特。比如考了植物分类学的知识,这个知识在川大生科考研历史上基本没有出现过。与此同时,生化的考试题型在年以前也是变化很大。

然而在年以前的题型无论怎么变化,都围绕了一个主线:主观题分值维持在50-60分,客观题分值在90-分。

年生化考研真题最具代表性:选择判断分,实验部分50分。客观题考察的都是生化书上非常冷僻的知识点。到了年,生化题型也出现了大逆转:主观题分,没有任何的客观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实验设计题)。

年考研题型和考试内容出现了巨大的变化,这能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

我认为这个表明川大生科的一个态度,研究生入学考试要敢于创新,不能总考陈旧的知识点,学生具体的实验能力和实验原理的理解比让学生去背一些偏门的知识点更重要。因此在年备考过程中,大家一定要回归书本,根据考试框架进行梳理和查漏补缺,不要一味的去刷题,刷题意义没有以前大了。

同时为了给各位考研学子节约时间,我将前些年的名词解释进行了部分梳理,供大家参考复习。

02

名词解释知识梳理1

呼吸熵、稳态、生物圈、生殖隔离、胞内消化、克隆选择学说、神经节、反射弧、分子进化中性学说、光合磷酸化、顶极群落、反馈调节、物种、五界系统、

造血干细胞、糖酵解、双受精、反射弧、种群、生态位、分子进化中性学说、光合磷酸化、物种、细胞周期、细胞全能性、体液免疫、光合磷酸化、细胞周期、

世代交替、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光周期、囊胚、纯合体、初生演替、细胞骨架、主动运输、反射弧、抗原、双受精、连锁、遗传漂变、转录、有丝分裂、生态系统、

液泡、核仁组织者、细胞全能性、终止子、启动子、双受精、生长素、神经元、免疫应答、新陈代谢、生态因子、桥粒、竞争性抑制剂、氧化磷酸化、细胞凋亡、

光敏色素、细胞免疫、染色体、aberration(畸变)、互利共生、环境容纳量、干扰素、细胞全能性、氧化磷酸化、溶酶体、竞争性抑制、顶极群落、单克隆抗体、世代交替、双受精、细胞凋亡、光周期。核糖体、细胞呼吸、细胞全能性、

恒温动物、操纵子、蒸腾、基因治疗、小进化、系统学、表观遗传学、高尔基体、质壁分离、解偶联剂、端粒、凯氏带、断裂基因、现代综合论、印记行为、

生态位、连锁、内含子、线粒体、有丝分裂、群落、双名法、朊病毒、光合作用、生长素、突触、内质网、细胞周期、类病毒、干细胞、恒温动物、反射、光敏色素、

等位基因、大进化、建筑学结构、质体、化学渗透假说、减数分裂、神经元、蒸腾作用、信号肽、糖原、种群、古细菌、被子植物、生物圈、组蛋白、光合磷酸化、

细胞全能性、干扰素、分生组织、测交、物种、世代交替、凝胶电泳、体液免疫、生态因子、维管植物、核小体、顶极群落(演替顶极)、呼吸作用、自主神经(植物性神经)、

限制性内切酶、反密码子、westernblot(蛋白印迹)、生物钟、肽、细胞质、光系统、着丝粒、形成层、羊膜卵、逻辑斯生长模型、动作电位、适应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03

名词解释知识梳理2

1.感觉器(receptors)

动物接受外界和体内刺激的细胞或器官。

2.本体感受器

能够感受自身肌肉、腱、关节的张力和运动的器官。能感受自身姿态、运动;不会适应;对刺激敏感。

3.效应器(effectors)

生物在信号刺激下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部位。

4.肌丝滑行学说

肌纤维的缩短是肌小节中粗肌丝和细肌丝相对滑动的结果。

5.有性生殖(sexualreproduction)

由亲本产生的两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称为合子,由合子发育成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

6.无性生殖(asexualreproduction)

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就是无性生殖。

7.受精(fertilization)

精子穿入卵子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它始于精子细胞膜和卵子细胞膜的接触,终于两者细胞核的融合。

8.分娩(parturition)

成熟的胎儿从子宫娩出母体的过程。

9.绝育(sterilization)

用外科手术结扎输卵管或输精管,阻止精子和卵子的输出以达到避孕目的的措施。

10.人工流产(abortion)

在避孕失败后不得已而采取的人工终止妊娠的措施。

11.生物重演律

认为胚胎发育过程实际上是物种进化过程的浓缩,胚胎在短时间内忠实地重复了祖先几亿年、几十亿年的进化过程。

12.分生组织(meristem)

未特化、能分裂的细胞群。这些细胞分裂产生更多的细胞,使植物生长。

13.平周分裂

平周分裂即切向分裂,是细胞分裂产生的新壁与器官表面最近处切线相平行,子细胞的新壁为切向壁。平周分裂的结果是使器官变厚。

14.垂周分裂

细胞分裂时,新形成的壁垂直于器官表面。狭义的垂周分裂一般指径向分裂,新壁为径向壁,分裂的结果是使器官增粗。广义的垂周分裂包括了横向分裂,横向分裂产生横向壁,分裂的结果是使器官伸长。

15.定根

发生位置固定的根,包括主根和侧根两种。

16.不定根

在主根和主根所产生的侧根以外的部分,如茎、叶、老根或胚轴上生出的根,因其着生位置不固定,称为不定根。

17.直根系

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区别的根系。

18.须根系

无明显的主根和侧根区别的根系,或根系全部由不定根和它的分枝组成,粗细相近,无主次之分,而呈须状的根。

19.初生生长(primarygrowth)

直接来自顶端分生组织的衍生细胞的增生和成熟的生长过程,称为初生生长。

20.次生生长

在植物体初生生长结束后,发生了次生分生组织的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其分裂、分化形成各种成熟组织的生长过程称为次生生长,次生生长的结果是使根茎等器官加粗。

21.初生结构

在植物体的初生生长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成熟组织,共同组成的结构称为初生结构。

22.次生结构

在植物体的次生生长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成熟组织,共同组成的结构称为次生结构。

23.形成层(cambium)

多年生植物根、茎内部围绕中轴排成一环分生组织层。

24.维管组织(vasculartissue)

由许多细胞组成的细小管道所组成的执行运输功能的网络。

25.维管束

由原形成层分化而来,以输导为主的复合组织,由木质部加韧皮部或加上形成层共同构成的束状结构。

26.维管系统

植物体各器官中的由维管束构成的一个连续统一的系统,主要行使疏导水分、矿质和同化产物的功能。

扫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jishop.net/lcbx/15455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