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定位破解社会痛点

时光前移,人们对志愿服务的理解大都停留在“锦上添花”的阶段。志愿服务发展伊始,兴趣来了,利用业余时间参与一两场活动的“志愿者”并不少。而近些年,志愿服务越来越多地成为“雪中送炭”的工作。更多专业团队和掌握不同领域知识的专业人才、大学生加入进来,为志愿服务注入专业的“血液”。

“德阳志交会”现场,来自全国各地8个不同类别的个志愿服务项目集中亮相。小而美、可复制性强、具有引领性等词成为不少评委频频送出的评价。而这些评价背后,往往是一些专注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专业志愿服务团队。

爱的呵护——弥补“无知”造成的伤痛

在兰州市妇幼保健院工作的朱天垣,最痛心的就是接诊未婚女性进行人工流产手术。尤其是在遇到低龄未婚女性时,她总是既心痛又无奈。

在朱天垣的记忆中,她曾经接诊的患者中年龄最小的只有11岁。

为了让更多育龄女性少受伤害,年,朱天垣和同事们开展“爱的呵护——流产后女性关爱”志愿服务项目,医院进行人工流产的患者,讲解人工流产的危害、避孕知识等,帮助她们预防下一次不想要的怀孕情况,减少生殖健康危害。

在工作中,朱天垣和同事发现,志愿服务内容仅对人工流产后患者的关爱还不够。特别是面对一些短时间内再次前来做人工流产手术的患者,朱天垣内心总是惋惜她们“人工流产的危害意识太弱了”。

有时候,朱天垣甚至有些矛盾,为了减少手术造成的伤害,做手术时尽可能小心地帮她们减少疼痛和伤害,但这反而让她们容易忽略这种手术的风险。

“更好的保护就是避免不必要的人工流产”。于是,大家开始将志愿服务对象范围前置。不再只面向术后患者、育龄女性,低龄未婚女性也成了他们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jishop.net/jbby/15469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